西江日报讯 (记者 张苑卉) 近日,记者从市政府获悉,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精神,加强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和期望寿命,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我市制定了《肇庆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下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减轻慢性病疾病负担。
《规划》要求各地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强化规范诊疗,提高治疗效果;完善保障政策,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控制危险因素,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增强科技支撑,促进监测评价和研发创新。
其中,在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方面。要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提供血糖血脂检测、口腔预防保健、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逐步开展超重肥胖、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在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中逐步开展鼻咽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等有成熟筛查技术的癌症早诊早治工作。推广老年人健康体检,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将口腔健康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内容,将肺功能检查和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开设戒烟咨询热线,提供戒烟门诊等服务。在有条件的机构开设运动指导门诊,提供运动健康服务。鼓励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接种肺炎、流感等疫苗。实施儿童局部用氟、窝沟封闭等口腔保健措施。
而在完善保障政策,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方面。将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完善支持分级诊疗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患慢性病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优先选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慢性病防治仿制药。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目录,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用药衔接。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和作用。
《规划》还要求,各地要将慢性病防治作为健康肇庆建设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纳入地方重要民生工程,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确定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并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政府检查督促的重要事项。市卫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于2020年进行中期评估,2025年组织终期评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